查看原文
其他

一场错签合同的艰难挽救:律师大部分工作其实都在对抗差错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高云合同 Author 孰华予

来源:高云合同作者:孰华予

 

编者按:错签合同有多可怕?轻则损失生意合作,重则断送职业前程。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演绎一场由错签合同引发的自我救赎。



我读书期间曾在某经营资本市场的律所实习,当时一位带教的资深合伙人律师经常抱怨:“担惊受怕,睡不着觉。

我一度以为是对方心理素质欠佳,承压能力有限,心下思量律师不过为实践法律的职业,与法偕行,依法办事,如何不得安稳?

等到我入行以后,有了小错不断,大错边缘疯狂试探的经历,方知律师责任之重。任何细微的疏漏都有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会给自己或客户致命一击,非小心谨慎不能行稳致远。

而我的“致命一击”来得很快,那是我入职的第一年,就意外地错签了合同,差点过早结束掉职业生涯。

场面开始混乱
差错悄然而至

2019年末,那还是新冠病毒突袭而来的元年。律所接下北方一处工厂的裁员项目,我和十多位同伴顶着北风,冒着严寒,深入华北平原腹地的工厂,实地处理员工签约和安置事宜。

此次工厂“瘦身”涉及数百位员工的去留签转,除少部分骨干保留外,大部分员工协商解除。对于不在保留名单里的员工,客户要求尽量做通员工工作,引导其选择拿补偿离职,遇到坚持愿意留下工作的,也需要相应变更工作岗位。一个大原则是钱和工作不能兼得,考虑到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他们更希望员工拿钱出去再就业。

方针既定,团队立即分头实施。对付这种上百人的人员安置项目,往往采取“分进合击”的策略:抽调工厂人事、业务部门负责人与律师混编成项目工作大组,再根据目标分解和任务分工的需要拆分为若干行动小组,各小组由资历深的合伙人领衔,兼有低年级律师和公司员工,可以确保现场沟通的有序充分。

我所在的组由一位高伙率领,除了参与分配名单的员工沟通外,主要负责签约合同的制备和保管。因为员工有留有走,简单来说要准备两种类型的合同,走的人签《协商解除协议》,留的人签《变更劳动合同协议》。我的工作即为引导和监督员工签署相应协议,并负责签约现场的答疑解惑。

尽管团队花了很长时间准备项目,但真的到现场执行,当数百位员工如潮水般涌入的时候,置身其中犹如浮萍,不断受到人流的裹挟和冲击。

员工群体有不接受公司裁员决定,拍案而起的;有挑唆制造罢工,推波助澜的;有搬出法律指斥违法解除,言辞激烈的;也有对补偿标准不甚满意,斤斤计较的……

于是乎,我们不得不对冲动的员工施以管理约束,跟指斥的员工辩论探讨,向怀疑的员工解释引导,几天下来业已精疲力竭。

而很多类似的场合证明,累的时候往往就是容易出错的时候,不管是开车,还是签合同。经过几轮讨价还价,就在大部分员工开始签署协议的档口,我却促成了一次“乌龙助攻”。


致命失误,铸成大错

受我助攻的是位仓库操作工,不在公司业务骨干的保留名单内,但个人留下意愿非常坚决,不知怎么感动了公司领导,同意将他转岗至物流部的叉车司机。于是,他拟签的那份《协商解除协议》作废,需要为他另行制作打印《变更劳动合同协议》。

我以某位生产经理的变更协议为蓝本,在保留通用条款的基础上替换诸如姓名、身份证号、合同期限等个性化信息。相信这也是很多同行写合同的方式:在已有的模板上增删替换,只为能最大程度节约时间,但这样做也有隐患——要是改换不彻底就会张冠李戴,轻则闹笑话,重则像我一样出事故。

在替换员工信息时,因为现场签约工作的紧张,匆忙改换间不暇细顾,竟然没有改换工作岗位,导致本来是去叉车司机的员工给调成了生产经理。我受旁边嚷嚷着提问或查看补偿金额的其他员工牵制,竟没有觉察出错误,还让他拍照留存。大错就此铸成!

经过一周的苦战,总算完成公司设置的KPI,让约9成以上员工顺利签约。就在临踏上回程旅途前,高伙带着我们几个初级律师利用中午闲暇复核签约文本。突然间,一份刺眼的合同映入眼帘——备注调岗至叉车司机的员工,在合同上的岗位竟然是生产经理。

刹那间,一股不可名状的恐慌遍布全身。当我调匀呼吸,忐忑的将情况向高伙汇报的时候,高伙也闪露出讶异的表情,不过很快加以掩饰,转而以决绝的口吻对我说道:“你去把它搞定。”

我从中读出了“搞定与否,将会是决定我去留”的意思。


初次挽救交谈:
对方不讲武德,陷入僵局

本着犯错后急于弥补的心情,我让人事把员工约到了旁边的会议室,带着惴惴不安和一腔孤勇,我开启了自己的救赎时刻。

简单来说,挽回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让员工重新签署转岗至叉车司机的合同,不过为此我需要提供一个合理的理由。我桌上已经打印好了正确的合同,员工在人事的陪同下隔着小圆桌与我对峙,一副若无其事的神情。或许是捅了这么大篓子,渴望摆平的我更愿意相信“若无其事”的员工还没有发现问题所在。

于是决定先装糊涂,看能否蒙混过关。

我:这次通知你来是你的合同要重签。

员工为什么要重签?不是已经签过了么?

我:你之前签的那份合同,我们核对下来身份证号填错了,好像多写了一位,有几个数字写的比较凌乱不太好区分和辨识,公司核对后觉得你要重签一份,这次慢慢写。

员工:不会吧,我身份证号怎会写错?你把合同拿我看看。

我:出错的合同我们都碎掉了,反正也不耽误什么时间,你就重签一份吧。(递给他新合同)

员工:(不太情愿地拿起新合同翻阅)合同内容都是一样的?

我:当然,跟当初公司和你谈的一样。(心跳加速)


在我以为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侥幸通关之时,员工图穷匕见。

员工:诶不对吧,这个岗位不一样!

我:没有不一样呀,你不是转岗做叉车司机嘛?

员工:不是,之前的合同写的是生产经理,我还拍照了的。(说着打开手机给我看)

我:这是打错了吧。(有点上头)

员工:你们提供的合同还能打错?要重签应该签一样的。


言毕,员工的坐姿又往后靠了靠,微笑着看向我,仿佛在说,你演呀,接着演。他的不配合让我刚开始的影帝之路戛然而止,此刻我明白已无退路,必须丢掉幻想,准备摊牌。

望着眼前一手“提拔”的生产经理显露得意之色,我内心五味杂陈,既有对失误的自责懊丧,也有对员工不厚道的生气愤怒。他在签的时候一定发现了岗位的错误,如果一开始因为高官厚禄的利诱隐而不发,尚可说成是一时的迷失,现在有问题的合同已经被发现却还能这么理所当然,看来是准备不讲武德到底了。


继续交手:
找到突破口,局势逆转

陷入僵局的谈话让我有些焦躁,当然还伴随着拯救职业生涯的紧张,要是事情不能即刻解决而报到公司高层,势必引来客户对律所的质疑和问责,届时我除了引咎辞职好像别无他路。

“不行,现在还不能认输,必须孤注一掷”,我在心底止不住对自己呐喊并暗自分析了目前的局面。

员工显然不是一个可以简单通过道德感召争取的人,相反他利用我的失误,违背双方真实意思表示想要去到生产经理岗位,恰可证明他是典型的利益驱动型人格,想要说服他放弃到手的“高位”,必须揭示这样对他不利。可是明眼人都知道生产经理在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上都要高出叉车司机一大截,职位无疑更有吸引力,怎么可能对他不利?

“除非我告诉他做不来……去到这个岗位有风险……他会丢工作”,循着这个思路,我背负的压力瞬间完成了灵感的转换,危急关头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

我:你知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么?

员工:什么?(愣了一下,似乎没听懂)

我:我说你没想过,做不来生产经理而被公司以不能胜任辞退吗?


说完这句话,我看到员工眼神中的某种坚定消失了,转而流露出些许局促和不安,我庆幸找到了他的阿克琉斯之踵。(原指阿喀琉斯的脚后跟,现引申为致命的弱点、要害。)

我:生产经理不是谁都能做的,你知道这个岗位是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你会熟练使用电脑软件排班么?你能根据工厂生产情况帮助总经理制定生产计划么?你掌握原材料供应渠道并能按照客户需求妥善安排产能么?


面对这一连串的质问,员工显得手足无措,坐姿又往前探了许多,像是要寻求我这个高人的指点。

我:法律规定公司可以不胜任工作为由解除员工,等你到了生产经理的岗位,不能通过公司的绩效考核,到时公司完全可以解除你的合同,你终究还是会面临失业。之前你表态愿意留在公司是想要保住工作,但你的选择只能让自己成为一时的过客。


此时员工脸上笑意全无,俯身向前垂头不语,内心好像在做剧烈挣扎,我知道铺垫已经到位,是时候彻底粉碎他的妄念了。

我:老实说,这次打错合同是我的失误,但你没有遵守和公司的约定,也有违诚实信用。好在现在发现了合同的错误,最好就是按大家原来的想法重新签约,这看起来是挽回我的过错,但谁知不是保住你工作的最后机会?你觉得公司会让一个趁虚而入,没有从业经验和积累的人做生产经理么?


员工抬头看了看我,不置可否。一旁的人事适时送上台阶,用乡音宽慰道:“你这个人本来说的就是叉车司机,还做什么生产经理哩?人家律师忙中出错,公司没有这个想法,不要损人不利己。来,给你笔赶快签,签完我领你到新岗位报到。”

在人事大姐的掺和下,员工的投机心理彻底崩溃,犹豫片刻,还是接过笔在新合同上签了字。当此之时,我真真长舒了一口气,颇有劫后余生的欣喜。


于差错边缘漫步的律师

没错,好的律师是可以为当事人两肋插刀,但遇到不那么靠谱的律师往往先插当事人两刀。

根据我的观察,若非天赋异禀,才入行的律师大抵都有一个从不靠谱到靠谱的过程,只是不能犯原则性或颠覆性的错误,否则职业生涯归零。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

律师大部分的工作其实都是在对抗差错,简单从一份合同的起草,或复杂到案件的开庭准备,律师要对其中涉及的问题和风险保持警觉,经常都是强迫式的扪心自问:还有什么是我没有想到的?又有什么是我考虑不周的?通常数字是核了又核,法条是查了又查,同法官审案似的,必须达到内心的高度确信,稍微一个犯懒和不察或许就是灾难。

诚然有时错误不可避免,但犯的错最好限定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让当事人、自己有挽回补救的机会,这可以被视为行业培训的社会成本分担。譬如输液多扎你几针的护士,炒菜过了火候的厨师,或者理发有审美偏差的托尼老师。

说到这,看了看镜中自己“入狱”般的发型,我还是忍住了发火的情绪,料想谁还没有嫩的时候呢?一切苦涩终会随着我长发及腰而湮灭无存。



声明:本文已获得转载授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本文仅代表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仅供学习参考之用。



如何避免更多的合同差错?如何提高合同审查效率?「高云合同写审改突破营」助你从思维落实到实践,着力提高合同实务技能。2022年2月19-20日广州站即将开班,快报名一起突破合同实务技能吧! 




推荐阅读

1、律所合伙人经验之谈:细节为王,发邮件一定要做的八项检查2、谁动了百万外卖骑手的权益?3、这一波三折的笔迹鉴定,让我知道了律师真是越老越妖~4、“你们律师不是以严谨出名吗,怎么这种错误都会犯?”5、实务工具:让法律人业务增值的哈佛谈判法6、干货:想要练就合同审查基本功?这四步教你怎么做!7、实用干货:合同写作上万字指引!深度总结值得收藏!(更多精品文章,可在后台菜单栏找到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